“空地融合数字工程勘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7月26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深圳市秉睦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关村智连灾害感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共同完成的“空地融合数字工程勘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小克,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德基,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万力,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戴一鸣,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化建新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工程勘察的多维勘察信息数字采集、多源数据综合管理、工程地质评价及岩土分析设计系统应用的需求,研究团队通过多种工程勘察技术的集成研究及应用,建立了数据采集、管理和可视化表达于一体的工程勘察工作新模式与流程。主要创新点如下:提出了地形、影像、三维真彩色相耦合的地质条件解译方法,基于地质灾害时-空连续性特征的InSAR数据滤波分析方法,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的施工地质素描方法,建立了基于遥感与无人机手段的勘察信息快速识别采集技术,解决了大区域、长线路、高陡边坡等复杂艰险地区工程勘察信息快速获取技术难题;研发了地面地下多要素工程勘察数字采集系统,解决了洞室内信号盲区地质对象精准定位、不提钻压水试验、地震SH波三维勘探等技术难题,研制了钻孔压水试验综合测试仪、钻孔原位剪切测试仪等装备,创建了以综合采集车为载体的地下岩体信息采集模式,实现了全过程、多尺度、多要素勘察信息的综合采集;通过建立可扩充、具备智能记忆功能的二元要素类映射池,解决了GIS与CAD空间数据无损转换的难题;研发了内外业协同、多窗口联动的工程勘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多源勘察数据的深度整合与管理,提升了工程勘察数据共享与专业服务能力;创新提出了基于GIS的水库区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三维定量化大范围滑坡灾害评价、双护盾TBM施工隧洞围岩分类等方法,解决了结构连续数据与地质非连续数据底层融合关键技术难题,研发了数据相通、模型共享的3DSlopeGIS边坡分析评价系统和岩土工程分析设计一体化三维平台,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工程勘察的应用技术。该项目面向工程勘察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成果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科研产出丰硕,创新性强,推动了工程勘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进步。项目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南水北调西线、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兰州第二水源地输水工程、几内亚苏阿皮蒂水电站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空地融合数字工程勘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